2025年8月25日至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余名思政课教师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嘉兴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通过理论教学、实地考察、现场教学与研讨交流等方式,弘扬新时代红船精神,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解,积累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研修伊始,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孙宝根教授为研修班作了题为《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新时代价值——红船精神提出二十周年》的主题报告,系统讲述了红船精神的形成路径和新时代价值。下午,教师们便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南湖遗址,亲身感受“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师,更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将这份初心使命融入血脉,讲好党的创建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实践研修中,团队奔赴绍兴,我们徜徉于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等地,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炽热的家国情怀。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风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湖州,我们参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余村;参观红军长征追踪馆,聆听“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深刻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和军民鱼水情深。二万五千里长征所展现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于当下教育青年学生克服困难、砥砺意志、珍惜当下、奋发图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纪念馆的参观学习,让我们再次回到历史的原点,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珍贵的文物史料、复原的历史场景,系统展现了建党过程的艰辛与伟大。在海宁的考察,则让我们看到了“红船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实践。海宁皮革城党建馆汇聚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亮点,展现出在党的领导下,这片土地敢为人先所迸发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成就。
此次实践研修活动,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深切感受伟大建党精神,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实践指引。将来,思政课教师将以首创精神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以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奉献精神践行育人使命,努力将丰富的历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5日